APEC研討會「亞太區域情勢分析與展望」精彩回顧

APEC研究中心於 202212  19 日在台北君品酒店盛大舉行「亞太區域情勢分析與展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一同共襄盛舉,分別從「APEC區域展望」、「亞太經合會在後疫情時代的角色」、「創新與數位化」及「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現況與前瞻」四大主題發表前瞻觀點。

 

「亞太區域情勢分析與展望」研討會邀請國內產官學代表一同共襄盛舉,獲得熱烈回響。圖片來源:APEC研究中心。

 

本中心於專題演講場次邀請美國布蘭戴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國際金融系終身教授Peter A. Petri及亞太金融論壇(APFF)協調人Julius Caesar Parreñas分享對APEC區域展望之觀察。

Petri表示亞太區域的未來是充滿不確定性的,2022年甚至被美國投資銀行稱為「黑天鵝年」(the year of the black swan)。他認為居高不下的能源價格是拖垮全球經濟成長的主因,但其對各國的影響不盡相同,最大收益者為享有豐富天然資源的中東國家和澳洲,最大損失者為俄羅斯和烏克蘭。Petri分析未來可能的政策情境,去全球化情境下的企業回流(re-shoring)、近岸外包(near-shoring)及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都將造成除美國外的其他亞太區域經濟體減少實際收入,我國亦在受影響之列;反之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下,全球經濟合作範圍越廣,收穫的正面效益越大。

美國布蘭戴斯大學終身教授Peter A. Petri圖片來源:APEC研究中心。

Parreñas則分享2022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及APFF討論的優先領域及建議事項,分別為促進快速與永續的經濟復甦、增強抵禦未來流行病的能力、永續轉型融資、建構有利數位金融的生態系統。他尤其強調經濟體應與利害關係人共同合作,以促進開放資料系統的發展,建立適用於APEC區域的開放資料的共同原則,並發展數位基礎設施,包含數位身分、建立互可操作的支付系統。

亞太金融論壇(APFF)協調人Julius Caesar Parreñas圖片來源:APEC研究中心。

「亞太經合會在後疫情時代的角色」場次,APEC秘書處政策支援小組資深分析師Carlos A. Kuriyama表示,APEC應思考五大重要議題,包含全球供應鏈便捷化、商品貿易速度放緩、跨境移動人流大幅下降、貧困率上升以及環境與永續議題。他強調,各經濟體應避免實施不必要的新貿易限制措施。另外,APEC應努力協調各經濟體在數位疫苗接種證明的技術規範,以確保互可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以及共同處理疫情所衍生的課題,譬如確保廣泛且公平的疫苗取得管道、具有證據支持的邊境管制措施、加快有關入境需求的訊息傳播等。

緊接登場的是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PECC)秘書長Eduardo Pedrosa,他簡短介紹PECC年度指標性報告「Survey on the State of the Region」之成果,調查公私部門政策制定者對APEC區域發展的看法。2022年高達60%的受訪者對未來一年的全球經濟發展抱持悲觀看法。他認為許多短期的問題,例如受疫情影響的供應面、基礎設施限制造成多數受訪者對未來經濟感到悲觀。他建議,APEC區域應持續進行教育以及從商便利性方面的改革,並為了數位經濟、全球價值鏈等重要議題的整合而努力。

圖右上為APEC秘書處政策支援小組資深分析師Carlos A. Kuriyama、右下為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PECC)秘書長Eduardo Pedrosa圖片來源:APEC研究中心。

 

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林一平,就創新與數位化主題分享各自的經驗與觀點。

張技術長分享對科技發展的觀察,以及企業可以如何與公部門在新科技上共同合作。他舉產品生命週期為例,當產品生命週期走到盡頭時,需要有破壞式創新,因此廣達電腦自2000年起創立廣達研究院,協助廣達電腦開發更多市場,之後更在雲端運算、智慧醫療領域有亮眼成績。張技術長認為,私部門與公部門的合作對於整個生態系是必要的,科技發展才能不斷演進突破。廣達電腦曾建立智慧平臺提供給我國政府使用,打造雲端系統及大數據分析,並運用FinTech技術保障所有交易數據。林教授帶領的物聯網團隊曾協助台灣多個縣市進行智慧建設,譬如新竹國際AI智慧園區、台南沙崙醫療園區、中醫大水湳智慧園區、兩廳院票務系統互動藝術等。林教授另舉例不少物聯網在醫療、建築、藝術展演、農業與教育上的運用,展現物聯網技術的價值與商機。譬如與廣達電腦、彰化基督教醫院共同開發智慧救護車,透過智慧穿戴式裝置協助醫護判斷急診患者心律情形,以選擇適合送往的醫院,守住黃金急救時間。

由左至右為主持人台經院國際處研究員何振生、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陽明交大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林一平。圖片來源:APEC研究中心。

 

最後的場次「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現況與前瞻」由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系主任盧業中、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辛翠玲、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副秘書長邱碧英進行精采的對話。

盧教授觀察新區域主義與去全球化反映當今的國際情勢,並認為未來幾年可關注的焦點為企業社會責任(CSR)中「碳足跡」的概念,戰爭、保護主義、碳足跡是否促使區域主義更加蓬勃,而全球化的趨勢是否更加緩慢甚至萎縮。至於美國的戰略思維,盧教授表示拜登政府選擇比較全面性的方式應對中國的挑戰,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曾提及面對中國的挑戰,美國要「投資、聯盟、競爭」(invest, align, compete)。美國如今外交政策關切的重點並不是扮演世界警察、維護世界和平,而是如何把美國的國力、外交政策、民眾的利益結合。辛教授則從廣泛的亞太區域整合情勢進行介紹,以及分析台灣加入CPTPP的可能性。她解釋 CPTPP加入需經過申請、談判、修法三個程序,其中前兩項皆須經過既有會員國一致同意,修法也須既有會員國及申請國皆修法完畢。台灣的優勢在於法規配合度高並為APEC成員,辛教授指出,目前最確定的路徑為,以正在申請加入的英國案例為準,台灣可據此預作準備。邱副秘書長觀察,台灣面對亞太區域整合的三大挑戰──更深更廣的降稅要求、必須面對取消對中國的限制措施、談判人力短缺,亞太諸國經貿情勢、法規及產業發展等不盡相同,短時間內需由談判主責專員進行大量的資料蒐集及整合,並須同步了解國內意見、尋找利基,以因應與各國之間的經貿談判。

由左至右為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盧業中、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辛翠玲、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副秘書長邱碧英、主持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廖舜右。圖片來源:APEC研究中心。